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幻丑症:不是去整形就在去整形的路上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3-06-06  浏览:1028
就容貌而言,一个人的美在于差异和个性。现在的“审美整形”恰恰是消解人的容貌个性,用固定和刻板的模式去“塑造”人的面目。根据专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整形,18~25岁以及35~55岁整形的人最多,其中演艺从业者属于高整形率群体。“在临床心理学上,上述群体容易患上一种名为‘幻丑症’的心理疾病——虽然自身容貌没有明显缺陷,却想象性地夸大自己的缺陷,由此带来心理苦痛。这些人解决心理审美压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去整形。”

调查中,71.5%的人归因于“社会上以貌取人非常普遍”。此外还有:“缺乏自信”(47.7%)、“人们越来越开放,敢于改变自己”(44.7%)、“整形广告极具诱导性”(38.5%)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49.4%的人认为,整形风靡是因为很多人相信“改变外貌就可以改变人生,实现梦想”。

永远对自己的容貌感到不满


--------------------------------------------------------------------------------

小杨心里一直在抱怨:一个对自己永远不满意、处处为难自己的人,内心何等的纠结,外人根本无法理解!就连生我养我的母亲,昨天还在骂我“脑子进水了”!

母亲骂小杨的原因是她瞒着母亲做了隆鼻手术。她冲到美容院时,手术已经做完。小杨鼻青脸肿,鼻梁上捂着雪白的纱布。母亲气咻咻地看着,忍了又忍,还是没憋住:“一次次花钱找罪受,你和自己有仇吗?”

母亲质问得没错,小杨的这张脸已千疮百孔。眼皮、眉毛、嘴角、牙齿……她做过N次手术。这次手术,是她纠结时间最长的一次。

某一天坐公交车,和邻座的阿姨随便聊天,她突然对小杨说:“姑娘,你鼻梁矮了点,再高一点,就完美了……”回家后,小杨直奔镜子,好好审视了自己的鼻子。

阿姨说的没错,她是趴鼻梁,衬得脸就像一张扁平的饼,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觉得丑得要死!

这个发现,成了小杨心中的结。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害怕见人,尤其害怕和人对视。当别人盯住她的脸看时,小杨如芒在背,心跳加速。她会不由自主地想:对方在看我的趴鼻梁吗?是不是在心里笑话我长得太丑?每每想到这些,她就会思维中断,说话磕绊,自卑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整容手术带给小杨的喜悦余波未尽,她又有了新发现:牙齿,她的牙齿不整齐,并且偏黄。如果拥有一口碎玉一样的美齿,毕业面试时不是锦上添花吗?

可惜,大学毕业后,我并没当上女主播。不成功不是因为她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她的脸偏圆,不是那种上镜漂亮的锥子脸。

这次失败,让小杨头也不回地踏上追求美丽和梦想的征程。一步踏入,周而复始,她总能发现自己身上不美的地方,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一点点把它纠正。比如,嫌自己眉形不好,去做了切眉手术;嫌嘴角不够上扬,做了嘴角上翘手术;嫌自己体重超标,陆续报了各种纤体瘦身疗程……

终于有一天,母亲读了网上各色各样有关整容致残的新闻。她吓得花容失色,陡然间发现,小杨好像“走火入魔”。

母亲想制止小杨,但一切为时已晚,小杨中毒太深——她在整容中寻找自信。手术伤口是心灵囚牢的通风口,倘若不割破肌肤,她会自卑至窒息而死。

多次整形的风险


--------------------------------------------------------------------------------

很明显,上文中小杨得了“幻丑症”,即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停地奔波于各种美容医院做各种美容整形手术,以求有个理想的容貌,但总是不能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于是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手术。

多次整形反复不断来整形的有两类,一类是整形效果不佳,或者被医院做坏了,而反复修补;还有一类便是始终追求完美,始终不满意。一些时尚女性多次整形后,容易“上瘾”。她们首次整形之前,难免比较害怕,但如果手术效果好,心理上会感到十分“过瘾”,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希望通过多次整形来使自己变得更加漂亮。

不过,专家也提醒,即便如此,女性还是要理性整形,切勿急于求成。什么样子能做,什么样子不能做,医院都要事先告之,医院有告之权,病人也有知情权。

多次整形者尤其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表皮不平、皮肤损伤、内出血、肌肉酸痛等。对于不同的部位,必须10天、半个月后才能第二次抽脂;而同一个部位,至少要等半年以上才能第二次抽脂。而有心脏病、年龄过高、肝肾功能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禁忌症的病人也不能整形。
最让人吸取教训的便是2005届超女选手王贝因整容而送命的事件。此次事件在百度ppmeet吧的讨论人数过万,大家纷纷留言表示,没有必要为了美而付出生命。整形医生也多次告诫广大群众,健康美才是真的美,那些特殊职业或者是外观特殊的人才会需要去整形。

这些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那类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断做美容的患者,患有一种被称之为“幻丑症”的心理疾病,这不是整容手术所能解决的问题,而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从而治本。

调查:什么人才算美?


--------------------------------------------------------------------------------

调查中,公众给出的排序是:有美丽外表的人(67.3%)、有权力的人(47.3%)、有金钱财富的人(46.4%)、拥有名气的人(41.3%)。而“拥有内在修养的人”(39.1%)排在最后。

“这个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专家认为,这是当下社会审美状态的真实反映。真正的美,应该是一种风度与气质,一种个性生命的呈现。王安石描写王昭君的诗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即女性的美表现在她的举手投足和言谈神情中。 

“整形风靡说明年轻人的审美教育出了大问题。现在媒体版面上充斥着娱乐文化,这会给青年带来一种单向度的‘审美’引导,即只看外表,不重精神,迷信技术,轻视自然。”专家说,当前的国民素质教育,面临着以娱乐消费为主旨的大众文化的严峻挑战,当务之急是要让青年在辩证理解身体与心灵、自然与技术、个性与社会等关系的基础上,懂得美、创造美、珍惜美。如此,青年人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才不会发生王贝的悲剧。

追究“幻丑症”产生的心理根源,一般是受升学、就业、感情等因素影响,想通过完善外表,获得别人的欣赏、事业上的成功,于是将整容视为一种投资。而其更深层的原因往往是内心对自己的不接纳,因为内心自我价值感极其低下,因而在外貌上对自己有着近乎病态的苛责。有“幻丑症”的人可以尝试在“内在”上多下工夫,多去接触积极正面的人,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有效、更积极的地方,才有可能减弱或消除沉迷于整容的行为。

笔者认识的一位医疗美容师曾这样说过,作为一个女性,谁都希望永远年轻,永远美丽。但是,美的根源决不仅仅是化妆或衣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上进,自强自立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充实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这是生命永远年轻的捷径,也是永葆美丽的秘诀。

这种精神修养、美好心灵充溢于外表的一种朴素典雅、端庄大方的风度,是一种不怕红颜衰退,可以穿越岁月磨蚀的圣洁之美,是一种永远的美丽。由此我想起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心灵咖啡网原创,转载请注明。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