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你,有听真话的勇气吗?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3-05-06  浏览:802
当真相大白的那天,对方不顾丑态的把话说个明白,我不知道这两个人是否会有足够听真话的勇气?人在死不瞑目前总会希望听到真话,因为都已经死到临头了,要杀你的人往往会肯开口说出,真正的、他一直隐忍着为何要频频陷害你,并且一直想杀你的原因。这是很多剧集跟电影里常出现的情节。

人,都想知道真相!


--------------------------------------------------------------------------------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杀你吗?”坏人一定会开口问上这句话,萤幕前的我们常常觉得太瞎扯,这根本就是拖时间让主角想到妙计可以脱身或是等待援兵到来。换成你是主角,你不会想知道吗?这个人为何恨自己入骨、非致你于死地的理由。我想、很想、非常想知道。只是,当事情发生在现实人生甚至临到自己头上时。你,有听真话的勇气吗?

一对情同姊妹的好朋友,突然日渐疏远了。被疏远的A女一开始还不肯放手依然频频示好,只是得到的都是冷冷的回应、甚至不理不睬。“我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我踩到了她什么地雷让她要这样子对我?”她一脸苦恼地问我。知道内情的我很挣扎,挣扎的是我不确定她能不能承受得起我所听到那样直接的话语。

“我当然知道要多讨厌一个人,才会对她所有举止都这么厌恶,这些我还蛮清楚的。但我不清楚的是我到底犯了哪一条?”无辜的大眼睛眨呀眨的,期盼我给她一个痛快。“嗯,她说,她决定从此要跟你划清界限、完全断绝往来。”我很为难地开了口,话都还没说完,女人豆大的泪珠已经迅速滑落,我甚至都还没说出B女要断交的理由。

真相和谎言,你选谁?我想99%的人都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那1%,则绝对犹豫了。人们总是在渴求真相,因为想了解得更多、做出更多正确选择,不想被当成傻子一样愚弄。但“真相与谎言”背后却更有真相,正如莱特曼博士在《Lie to me》第一集开场就一语道破的天机:Truth or happiness,never both,真实和快乐,不可兼得!

你,有听真话的勇气吗?


--------------------------------------------------------------------------------

一对已经分手的男女,依然维持着偶尔互相关心的朋友关系。这天女人身体微恙,男人在微信上表达问候。“要去看医生喔,吃饭的约就改天吧!”“其实我是怀孕啦!”女人开玩笑的回覆。“是喔,那十个月后见啰。”“就算是怀孕也可以吃饭呀!为什么要十个月后见?”女人不解的问。“喔,我怕你有事会赖我。”一看到男人的回复女人当下没什么反应,情绪慢慢发酵到了晚上她怒不可遏。“他凭什么这样回我?”

晚上快十点,她气到不顾已经卸掉一脸精致的妆,素颜穿着家居服杀到我家来。在他们交往八年的时间里,两人做爱的次数不到五次。严格来说是“从头到尾”一次也没成功过,做不成爱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男人根本不行。女人多次软硬兼施要陪男人去看医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但男人永远有不同的理由去解释自己“不行”。“你今天太累了,算了吧!”“你MC不是快来吗,还是不要吧!”“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要跟你做爱,我就很紧张?”“咦?你从来没说过想做爱呀,我以为你不喜欢。”

已经把女人视为将来媳妇的男方家长每每催促着两人结婚,女人总是迟疑着,后来再加上其他种种的原因两人终于分手了。“现在,他居然还有脸敢跟我开这种玩笑?”女人忿忿不平的说。当真相大白的那天,对方不顾丑态的把话说个明白,我不知道这两个人是否会有足够听真话的勇气?

“我讨厌你在我们的朋友圈内,跟不同的男人搞暧昧,乱搞男女关系!”“我也很想赖你呀,但你忘了,你根本不行吗?这是我坚持要分手的重要原因!”你想,他们承受得起吗?在这种情况下,获悉真相的结果并不会比被骗好上许多。这就像人们常常说的“凡事有度”,要求绝对的真相,就跟置身只有谎言的世界一样,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谎言,也是心理的一种需求


--------------------------------------------------------------------------------

每个人对周边苛求诚实的同时,却都在为自己的处境撒谎。比如在喜欢的对象面前故意隐瞒情史、想获得一份工作时虚构职场经验、为了搞好人际关系假意夸赞闺蜜并不理想的着装、甚至只是逃避家务时对妻子谎称自己身体不适……空气里都是谎言的味道。说谎的本质是欺骗,可为何人们还为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乐此不疲?这或许能从弗洛伊德曾经提出“防御机制”中找到蛛丝马迹。说谎者在日常需求中,一方面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则发自保护他人的善意。

总有一些事儿或念头,我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特别是一些经受过身心创伤体验的不能说的秘密。我们既不愿破坏已拥有环境的平衡,也不愿意被人看低,但在人际交往中,这些又难免被随时触及。由此造成的担忧升级成焦虑,则从潜意识中启动“自我防御机制”,为了降低焦虑维持平衡,谎言就应运而生。

同样,人们对于谎言的需求,还体现在宁可被骗上,这同样是一种“防御机制”。如果真相令人痛苦不安,人们往往会选择拒绝。《黑客帝国》就是一部很好的探讨真相作用于人的电影,在这个蕴含心理需求的哲学命题中,有人必须获得真相,哪怕真相是一片荒漠;但也有人在得知真相后,选择了继续最初的安逸谎言。(部分资料来源:《爱、不爱都有病》;文/艾莉)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