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对不幸念念不忘的人吗?有的人总喜欢说“累啊,累啊”。也有的人,再怎么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在他们的过去可能有过不幸的经历,但远没有这么简单。
“我的不幸”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
--------------------------------------------------------------------------------
如果认为“我是幸福的”的话,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过去的人生都是一场空了。现在,如果因为某些琐事就会感觉到“幸福”的话,那么迄今为止自己感受的“辛苦和不幸”不就都没有意义了吗?其实他们想说的是,“我的不幸”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不是一点点“幸福”就能抹杀掉的。
比如,自己用芋头做了一些蜜,然后正好有个人拿了一些蜂蜜过来,如果有人说“蜂蜜很甜”,那么对比之下,自己辛苦做的“蜜”又将置于何处呢?我曾经在寒冷的地方待了好长一段时间,然后进入到一个温暖的房间。这时有人问我“感觉到暖和吗”,不知怎么,我竟然有些不安,无法说出“很暖和”来。我曾经得了结核病,在某地疗养,病终于好了之后,我对于自己的健康却没什么信心了。这时有人问我“你身体还好吗”,不知怎么,我还是会感觉不安,无法说出“我身体很好”来。
即便现在是幸福的,但是那种对于不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到来的担心和不安的心情是无法消除的。这样的人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理由之一,就在于他们的人生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总想将自己的不幸迁怒于他人
--------------------------------------------------------------------------------
那些愿意夸大自身不幸的人,是因为心里有恨而去抱怨别人。当然了,这些人也不会直接面对面地去责备对方。但是,他们会在心里去抱怨身边的人,其实就是想将自己的不幸迁怒于身边的人。只要心里有恨,无论怎样也无法认可自己是幸福的,因为一旦认可自己是幸福的话,那么今后就无法去抱怨身边的人了。
那些有抑郁症或精神病倾向的人之所以要执着于自己的不幸状况,是因为他们可以据此来抱怨他人从而达到宣泄恨意的目的。即便是周边的人说“你不是已经拥有了这样那样的东西了吗”,他们还是会执着于不幸的事情。那是因为他们心里有恨意,是因为现在的幸福无法完全稀释憎恨感的缘故。任何人都期待获得幸福,即便是那些经常哀叹自身不幸的人。但是与对幸福的期盼相比,他们憎恨的情感却更加强烈。因为要是感觉到幸福了,憎恨感就无法宣泄了。比起获得幸福来,他们最想做的还是能够宣泄掉“这种憎恨的情感”。
在心中有恨的时候,有的人会直接攻击对方,采取报复行动,令人意外的是,这样的人竟然可以简单地就将恨意发泄出来(其实,他们的内心并不是真的有恨意)。但是,那些无法将恨意付诸行动的人,就会愈发苦恼于自身的不幸。那些“我真不幸啊”、“我很辛苦啊”之类的哭诉,其实就是表现自己对周边人的恨意的话语罢了。
“不幸”是伪装的憎恨
--------------------------------------------------------------------------------
所谓的“不幸”,其本质就是伪装了的憎恨。他们因为固执于自己的不幸,才想着去发泄内心的恨意。苦恼于自身不幸的人,除了变得更加不幸外,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发泄自己的憎恨情感。因此,只要心中对身边的人存有恨意,那么就很难轻易获得幸福,只能通过向别人夸大自己的不幸这种方式来寻找发泄的出口。不幸本身就成了憎恨感的表达方式了。因此,通过哭诉“我真不幸啊”来治疗因恨意而受伤的心。一直哭诉“我真不幸啊”的人,就会逐渐遗忘生存的根本,只能靠着发泄恨意来维持生存。
“我真不幸啊”,还隐含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我真不甘心啊”。当然了,由于心存恨意而勇于说出“不甘心”的人,就不会患上抑郁症。只要以实际行动对身边的人展开攻击,让恨意发泄掉,那么也就到此为止了。而那些无法对身边的人说出“我真不甘心啊”或者“我很恨你”的人,只能用“我真不幸啊”这样的话来代替恨意的发泄,不和对方发生直接的冲突。
虽然生活环境很不错,但是有人仍然会哀叹“我真不幸啊”,这是因为他心里认定了都是他人不好的缘故,总想让对方为自己做点什么。
“不幸”是心中希望被爱的呼唤
--------------------------------------------------------------------------------
人之所以会抱怨,其实就是想让对方多多关爱自己的一种对爱的呼唤。“我很辛苦”、“我真不幸”等话语,包含着“请多关心我吧”的意思,包含着“我不喜欢不关爱我的人”的意思。但是,身边的人却说“你都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东西了”、“你不是穿着绫罗绸缎了吗,该知足了”。正是因为他们想让对方多多关爱自己的对爱的呼唤并没有传达到对方的缘故,他们就会变得愈发不开心,就会愈发夸大自己的不幸。他们就会对人生、或者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报复的心理。而且,他们自己也并未意识到这种报复的情绪在不断地滋生。
有这样一句话,“既有饮水而乐者,亦有着锦而忧者”。在活在爱的环境中的人,即便是“喝水”也会觉得快乐,而缺少关爱的人,即便是身穿锦衣,也不会觉得温暖。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社会上家财万贯但却高兴不起来的人是大有人在。这些高兴不起来的人大都是小时候缺少他人关爱的人。因为得不到关爱而心生恨意,此后就一直迁怒于他人。因此,如果只是稍微地被赋予一些快乐、舒适的环境的话,这样的人还是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对他们来说,与舒适的环境相比,更希望能够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他们之所以会一边哀叹自己的不幸、一边迁怒于他人的原因也就在此。
获得幸福之后就不再迁怒于他人
--------------------------------------------------------------------------------
“辛苦”、“累”这样的情感,其实是寻求他人关爱正当性的根据,因此他们会一直说“我真不幸啊”。只要自己的人生是不幸的,那么寻求关爱的正当性就存在。现在,如果因为些许小事就感觉到快乐、幸福,就认为是高兴的话,那么他们今后就无法去迁怒于别人了。即便是在快乐的体验中心情变得兴奋起来,他们也不认同自己的兴奋。
对于这样的人,即便是身边的人说“你不是已经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东西了吗”,也是毫无意义的。他们最想做的不是获得幸福感,而是宣泄心中的恨意,获得幸福的愿望并不是第一位的。与此相对,宣泄心中恨意的愿望却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潜意识里就存在着对于幸福感的抵触情绪。(资料来源:《你活得累吗》,[日]加藤谛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