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黄渤:好一个二逼文艺青年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3-01-25  浏览:937

自封“二逼文艺青年”的青岛小哥黄渤的履历表上写着:做过7年职业歌手,同时当过8年编舞兼舞蹈教练,做过两年配音演员,管理过工厂,开过玩具店,还是一家新媒体公司的创意总监……如此丰富的经历他自己听着也乐:“这人怎么这么不靠谱啊!”近来,又忙里偷闲拍起了电影,干起导演的行当。不靠谱归不靠谱,微电影《特殊服务》却广受好评,被广大粉丝戏称“黄导”。

10余年唱歌,啥也不是;12天拍戏,倍儿荣光!


--------------------------------------------------------------------------------

生于1974年的黄渤 ,父母都是青岛的处级干部。黄渤 不打架不闹事,但天马行空的恶作剧令老师和家长苦不堪言。别人拿水浇花,他用醋,理由只是想看看开出来的花是不是酸味。要强的母亲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训话。黄渤就读的青岛九中是当地有名的重点中学,他母亲就毕业于那里。他的几个舅舅也和母亲一样,学习出色,其中的一个后来成为绘制人类基因图谱的专家。黄渤 自己也清楚,学习差成了母亲最大的遗憾。

黄渤 虽然在学习上毫无起色,但唱歌跳舞经常能给学校拿个奖争点荣誉。仗着这点才艺,黄导从中学开始就出入各种夜场唱歌,他是中国元老级的夜店歌手。初中毕业,他便正式在全国各地的歌厅驻唱。在青岛、广州兜兜转转了几年后,加入了“北漂”的洪流,和众多在京驻唱的歌手一起闯荡。但是,他的运气并不好,“那时候头脑简单,就想唱得好呗,结果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全红了。我们当时一起在北京唱歌的有零点、满文军、周迅、沙宝亮,他们都在里边。”而黄导自己却始终不得其道,“进不了这个圈子”。

2000年的一天,黄导因为人长的没那么帅勉强获得了电影《上车,走吧》的试镜机会。12天拍完的《上车,走吧》在当年便获得了百合奖和金鸡奖第一次设立的“最佳电视电影奖”。当黄导打扮整齐、一本正经地参加颁奖礼,看着身边都是知名的大明星时,突然间觉得哭笑不得:“我前十几年都干吗去了?唱歌唱了十多年,居然狗屁不值。现在头一次拍部戏,就能有这样的待遇。真是讽刺啊!”



你疯了吗?我从来没演过戏!


--------------------------------------------------------------------------------

人在面对他人,面对世界的时候有四个象限:阳光象限(我知,你也知),面具象限(我知,你不知),盲点象限(你知,我不知),潜能待开发象限(我不知,你也不知)。

盲点象限指的是“你知,我不知”。很多人有很多的习惯及行为自己不察觉,但朋友却看得清楚,久了就变成你的人格特质,但你仍未察觉。这可能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他人就在这儿帮你贴标签,比如说:“他不喜欢唱歌”,“他不会干这事,他不是这种人”等,在这儿,你朋友比你还了解你自己。这个朋友说的不正是黄导的发小高虎嘛!2000年以前,演戏一直处在黄导的盲点象限,但高虎却察觉到他是块演戏的料。

《上车,走吧》讲的是进城的农民哥俩在北京开小巴的故事,黄导演男二号。他至今都记得接这部戏的情形,那时他还在西安,突然接到高虎的电话:“这有个戏,你演很合适,赶紧过来吧。”黄导一开始还以为是群众演员,心想顶多就是摆个脸,当听说是主演后,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你疯了吗?我从来都没演过戏!”

人人都有盲点区,但未必人人都有高虎那样的兄弟,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心理罗盘,当我们不自知时,就让它为我们做决定吧。它是我们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只是我们未觉知。这心理罗盘是日积月累而成,我们的经验,文化,价值观,别人的教导,学习……它会为我们决定什么去做,什么不做,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

翘着兰花指喝水,也是个民工


--------------------------------------------------------------------------------

好多年前,一个外地记者给黄导打电话:“你是演《生存之民工》的那个黄渤吗?”他刚答“我是”,就听见对方惊讶地说:呀,你会说普通话啊?黄导回忆起这个段子,“原来那记者正跟他编辑打赌:黄渤在片里发挥得那么自然,肯定是从民工堆里找出来的。”

 “我是‘独走一款’。”黄导走的“款”是民工、笨贼、痞子之类的底层小人物。2000年,他有了演员生涯中的第一个角色:电视电影《上车,走吧》里一名刚来北京打拼的农村小青年。

等他从电影学院毕业,他出演了电视剧《生存之民工》里的民工薛六。这部戏演下来,黄导突然开了窍:不用非得把自己弄得多脏或呆在工地里才是民工,如果在心理上把自己变成这个人,怎么做都是。他的目标是,就算是翘着兰花指喝水,也是个民工。那时候还没有屌丝这个精准的词儿,多年后,黄导可能就会明白,自己要塑造的就是个挣不脱的屌丝气质。

2008年,黄导又一次摸到了表演的奥妙。电影《斗牛》让他跟一头奶牛对戏,这是他最艰难的一次拍摄。这样的极端经历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表演方式:以前老觉得全情投入最好,但有时候不能完全投入,必须要拿出一部分精力来照顾对手。最后,他凭借这出戏成为金马奖影帝。

如今的黄导越发受到港台导演的欢迎。虽然黄导的面孔不太“港范儿”,饰演的角色也多是脏兮兮、操着一口内地方言的底层小人物,但从《每当变幻时》到《痞子英雄》,黄导正逐渐成为合拍片中热门的大陆男演员人选。



好一个二逼文艺青年


--------------------------------------------------------------------------------

黄导,这个典型烙着70后印记的男人,在漂泊十几年之后终于功成名就,加冕“金马影帝”。这个“贫嘴”的大男人没有上过正规的艺术院校,却总能用质朴的表演、独特的幽默,将小偷、骗子、民工这些类型各异的小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众多型男索女当道的娱乐圈,黄导属于最另类却最讨人喜欢的那一拨。这或许也得益于他“独走一款”的定位。

黄导为何独走一款?心理学用身份认同(Identity)理论来解释。身份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归属哪个群体的认知,这是自我概念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心理学家邹英认为,身份认同是有关个人在情感和价值意义上视自己为某个群体成员以及隶属某个群体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最终是通过个体的自我心理认同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它是通过认同实现的(这种身份认同的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演员对戏中角色的认同)。

黄导自认来自草根,源于丰富的草根生活经历,方能将粗俗的市井人物形象刻画非常到位。他对自己的市场价值也有自己的理解力,他还自封是“二逼文艺青年”。这种身份认同也能解释成名后的黄导为什么还要挤地铁、乘出租车,因为演小人物的黄导和别的演小人物的明星难以区分,认同受到威胁,因此为了维护他的identity,他有意无意地通过不开名车来表示自己和别的明星的不同。

了不起的“软坚持”


--------------------------------------------------------------------------------

命运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当年吃了那么多苦,就为当一个歌手,最后偏成了“影帝”。走到今天,黄导感谢自己的“软坚持”:正是没有坚定的目标,让他自由散漫地走到现在,才走出了现在的黄导。

“有人说我是吊丝的逆袭,但我其实没觉得自己的故事励志。我从来不给自己下十分坚定的目标,一定要上电影学院,一定要唱歌什么的。我只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还不一定走的是直线,中间干这个干那个的,也不一定顺利,有各种小坎坷,但就是因为没有坚定的目标,所以各种错路、坎坷可能成为养分,都是我可以吸收的资源,帮助我走下去。反而对有些东西能够看淡。”

尽管黄导一路也在坚持,但是他很不鼓励一条道走到黑。“当你在一条路上走了很久,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这时候就需要换一条路试试看,这并不代表你不执着,而是执着的另外一种变通方式。”这是黄导一贯给人的印象,别无长技的小角色,吃苦努力,眼泪落肚,终于取得成功。他以他自己的经历,替这时代的小人物们圆了一个梦。



梦想一茬一茬地死,揣着梦想的心老不死!


--------------------------------------------------------------------------------

黄导口中的“软坚持”涉及到心理学中“心理惯性”的概念。心理惯性是指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惯性比较大,就说明他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反之,他就是能很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然这里的“环境”涵盖面要比较广。

心理惯性作为心理模式的一种自发沿袭,是受到一个民族之民族性格的直接影响的。民族性格又称国民性,是社会性格的一种,是一个民族绝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出现并恒久存在的心理特质的总和,是一种民族心理模式。“民族性格像是有磁力的磁石,按照它固有的磁力方向把全民族的性格吸引成一定的‘型’,人们都规规矩矩地按照这个‘型’塑造自己。”它作为一种心理模式,在一国国民内心深处起着极大的磁化作用,且有很大的惯性和惰性。在它的作用之下,人们对变化着的事物往往不习惯甚至本能地产生一种排斥感。民族性格成型于各民族的文化追求,它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在成型后深深影响着该民族的心理惯性。通常,民族越古老,历史越悠久,民族文化就越传统和闭塞,民族性格就越深沉、含蓄和执着,其民族的心理惯性就越强。

在黄导,由于接触到的文化相对开放性(这是不是和他读书读的少,混社会混的早有关系?!),他在他的人生中形成了一种相对外化的心理惯性,心理惯性相对较弱。回顾自己走过的路,黄导感慨地说“我一路走来,其实都是个软坚持。包括我唱歌,包括拍戏,我没有那么死乞白赖,这事儿不行就得怎么着了,也不是遇到难事儿就放弃了,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反正一直是冲着目的地往前走。”就这样,梦想一茬一茬地死,揣着梦想的心老不死!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