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你会给孩子起名字么:好“名字”是一味补药!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2-12-02  浏览:969
美国学者的最新研究表明:起个好名字会使人更有魅力。而且名字起的好不好,真能决定你是否有吸引力,或者是否成功!名为瑞安的男性和名为索菲的女性“最具吸引力”;名为詹姆斯和伊丽莎白的人“容易获得成功”;杰克和露西这两个名字通常“能给人带来好运”。  

“名字实验”


--------------------------------------------------------------------------------

有位研究者将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带到了社会心理学课堂,他让大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这名孩子的名字是“基斯”,而让另一部分学生认为他的名字是“凯伦”。然后他要求大学生谈谈对该婴儿的印象,包括身体特点、课堂上的行为及人格。对于情景中提供了直接证据的两类判断———身体特点和课堂上的行为,“基斯”和“凯伦”的称谓没有造成什么差别。只是在人格方面,相对于“凯伦”而言,人们认为“基斯”比较好动、吵闹、主动、粗暴。由此可见,名字对于一个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的确有一定的影响。

这项“名字实验”的研究者是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他调查了近7000名参与者对名字的看法,出20个男名和20个女名,让参与者分别选择他们认为最能代表成功、幸运及吸引力的名字。

结果发现,实验参与者普遍认为,名为瑞安的男性和名为索菲的女性最具吸引力;名为詹姆斯和伊丽莎白的人容易获得成功;杰克和露西这两个名字通常能给人带来好运。此外,名为托马斯的人通常运气不佳、事业平平;名为约翰和海伦的人运气最差;名为乔治的男性和名为安的女性则最缺乏吸引力。怀斯曼因此推断,好莱坞老牌男星杰克·尼科尔森和华裔女影星刘玉玲(英文名露西)的好运或许与他们的名字有关。

一、你会起名字么?

——名字传递“第一印象”


--------------------------------------------------------------------------------

怀斯曼在研究中还指出,人们对名字的直觉看法可能影响他们对其他人的第一印象。“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名字有一些固有偏好,尤其是女性,”怀斯曼说,“这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决定,其中包括教师、白领,甚至政治家。”

“名字实验”表明,当人们需要快速做出有关他人的决定时,更注意那些名字代表成功和吸引力的人,通常经过谨慎考虑再做决定。早期研究也显示,人们对名字的直觉看法有一定预示力量。教师批改作业时可能会给名字具有吸引力的学生打高分;企业老板可能会选择提拔那些名字代表成功的员工,认为他们更有前途。

二、你的名字给人的联想够好么?

—— 一个好名字对人的特点产生联想 ,遐想…………,遐想


--------------------------------------------------------------------------------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骆正教授说,我们都知道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条件反射分为两种,他们分别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自然属性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为语言、文字信号系统,这一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这个信号系统,人们掌握了抽象的东西,并把抽象的东西通过主观的联想和想象具体化。

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我们“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而“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的一种,是看到了形象的梅子,感觉到了它的形态、颜色等信息,这就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而“话梅止渴”是人们在谈论梅子时,做出了分泌唾液的反应,而并没有见到真实的梅子,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我们在谈论名字时产生的联想与上边的例子是类似的。由于人们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已经把抽象的文字与现实中的东西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稳定的条件反射,因此在提起一个人的名字时,人们就会从组成名字的字入手,产生主观心理反应。如果这个人的名字是与某些美好的事物相联系的,人们就会产生美感。这种联系是要经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来建立的。正好像你让一个人蒙着眼睛吃梅子,虽然他会感觉到梅子的味道是酸的,但由于他没有看到梅子的样子,今后也不可能“望梅止渴”。

三、起名字=暗示? 

“人如其名”的本质是——暗示的强大作用!


--------------------------------------------------------------------------------

经常有人会说某某人“人如其名”,这是因为,父母在给孩子取名字时,都寄予了某种期望,并把这种期望寓于名字之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把这种期望告知孩子。同时,名字也会对孩子有一定的提醒作用和心理定式,指明暗示孩子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骆教授说:“比如说我的名字,骆正,母亲在给我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希望我将来是一个正大光明的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这个名字就一直提醒着我要正直。同时,父母因为期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教育孩子时,也会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常常在名字中表现出来。”

四、缺什么,补什么!起名字如同吃“补药”!

——需要层次理论使名字与心理需求产生密切联系


--------------------------------------------------------------------------------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爱和被爱的需要、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名字也可以从需要层次来理解。

比如满足生理和生存需要的有:长生、健;

安全和归属感需要的有:安,平;

满足心理需要的有日、月、光、明等这些视觉刺激的;

有反映美的需要的,比如用中国式的联想和比喻,给女孩子用花来命名;

更有力与美的结合,给男孩子用虎、龙来命名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还认为,当人的低层次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就开始向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在经济不发达的时期,人们的名字多反映了生理需要,而在衣食无忧的今天,人们对于高层次的追求多了,这在名字中也能反映出来。

我们还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一般需要和特殊需要。以上我们说的都是人们的一般需要在名字中的反映。而有些时候人们的特殊需要也会对取名字产生影响。比如在“文革”时期,叫“卫东”、“文革”的孩子就非常多。还有四大名旦之一的陈砚秋,原名叫陈艳秋,以显示旦角的艳丽动人,后来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刚强和有骨气,把“艳”改为“砚”。和尚的法号一般都有“空”或者“净”,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系。这就是人的特殊性需要在名字中的反映。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