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心理透视——你知道心理咨询的盲点吗?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1-12-05  浏览:955


                 很多人发觉自己有了内心困惑,会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但是在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疑问和不理解,这些疑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咨询效果,延迟你的咨询时间,心理咨询在我国处于欣欣向荣的起步阶段,对于一些基本原则性的概念需要清晰化、明确化,从而更好地帮助咨询者享受到高质量、效果好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问题

    不是心理出了“问题”

    很多人惧怕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是因为忌讳被别人认为自己的心理有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这是因为你在认识方法上存在着逻辑的误区。某些疾病是因为病毒或者细菌的感染所致,我们看病是因为生理出现了问题,比如男性不育,是因为精子成活率低下,生殖能力低下。但是这种认识方法放到心理领域,就是生搬硬套,非常不科学的。“心理问题”不是你的心理出了问题,问题本身和你的心理无关,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同年龄段里、不同的环境下普遍发生的事情,比如工作压力、失恋等,这些事情都是客观现实里的事情,并不是因为病毒或者细菌所导致的,这些问题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在某个人生阶段,或者具体环境中,这些问题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生活状态,给你造成了困难、麻烦和不良的情绪,你来寻求咨询师就是借助心理学的手段来克服和度过这些困难、麻烦和不良的情绪。

    心理咨询不是针对你的问题,而是针对你的成长,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不会像医生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一个人的心理不会有“病”,他是在运用心理学的手段来帮助你分析自己的困惑,面向未来,启发来访者本人如何自己帮助自己,从而完成来访者在生命某个阶段的成长。就像我们从小学升到中学,从中学升到大学,在学业方面一个人都会逐步地提高和完善,心理咨询也是类似地帮助一个人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成长,这个成长的过程是生命所必需的,是令人鼓舞的。

    

                  心理咨询的科学称谓

    1.“心理咨询师”——很多人把心理咨询师称为“医生”,这是一个不科学的称谓,从这个称谓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心理学和医学一样是从西方引入中国的科学,心理咨询师的英文单词是Psychologicalconsultant,而医生的英文单词是doctor,所以心理咨询师不是医生。我们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心理医生”,这个称谓在英文中是“Psychologist”,专指精神科的医生,这三个称谓心理咨询师(Psychologicalconsultant)、心理医生(Psychologist)、医生(doctor)都是专业名词,互相不可替代,我们在认识上更要注意不能混淆。

    2.“来访者”——前来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人,不称之为“病人”、“患者”,这并不是有意地忌讳和回避,正如前文所讲的,有心理问题并不是你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所以在心理学上统称为“来访者”,通俗的称谓是“咨客”,突出“客人”这个色彩,强调的是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服务业的特性。

    3.“求助”——来访者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公司,选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这个过程叫求助,寻求帮助来度过目前自己内心的困惑,所以不能说是“看病”。

    4.“情绪”和“症”的不同——很多人都知道“抑郁症”、“焦虑症”这些疾病名称,但是心理咨询师却不用“症”这个概念,而选择“情绪”,或者“倾向”,比如“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

    

                 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1.预约——求助心理咨询师和看医生不一样,不必挂号,而是要向心理咨询中心预约时间进行咨询,在预约过程中,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可以互相了解一些基本的情况,比如时间安排、资费水平和咨客简单的情况自述。

    2.面询——也就是“一对一”的个体咨询,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单独在咨询室接受咨询,这是最有效的心理咨询的方式。

    3.咨询——来访者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过程叫做“咨询”,一般的,咨询室分为时间段的,一次咨询时间通常为一个小时,或者50分钟,然后结束。间隔一段时间后(三天到一年),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咨询。

    4.咨询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只能建立单纯的“咨询关系”,不能建立其他的关系,不能成为朋友,不能从事非咨询关系的交流活动,除非解除咨询关系,双方可以进行吃饭、喝茶等聚会活动,一般地,心理咨询师也不为自己的亲戚或者好朋友进行咨询。之所以强调严格的“咨询关系”,因为非咨询关系会影响咨询的“客观性”,这是心理咨询保护来访者的利益和咨询效果。

    5.“保密”规定——一般地,心理咨询是无条件地为来访者保守个人隐私,来访者即使是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师也会为其保守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询问,心理咨询师也会拒绝透露任何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很多来访者往往顾虑自己的个人隐私会透露出去,因而在咨询过程中不能完整地和咨询师配合,从而拖延了时间,延迟了咨询进程,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咨询效果。


 

 

                                                 转载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