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什么人容易“见鬼”?警惕生活中的心理暗示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1-09-04  浏览:1186
心理学调查研究发现,想象力丰富、受暗示性强的人往往更加容易“见鬼”。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
      什么人容易见鬼?中国人的说法是,那些阴气重的人容易见鬼。传言说人的肩膀上有三昧真火,可以防鬼。不过当人侧头的时候,真火就会熄灭。所以过去老人都会和小孩子说:如果深夜走在旷野里,听到背后有人叫你的名字,那么绝不可以回头。否则三昧真火一灭,鬼就会把你抓走啦。
 
      真有鬼吗?虽然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人抓到过鬼,但是心理学家们很愿意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据说英国有据可查的鬼屋和鬼堡数量位居全世界第一,所以心理学家们就在英国开始了这样一个心理实验。
 
      他们曾受邀到英国皇宫调查各种灵异事件,也曾经去英国各地最著名的鬼屋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这次,他们将目光聚集到了苏格兰的爱丁堡。在那里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街道下面有几间幽深的地窖,而这些地窖在当地人心中是毫无疑问久负盛名的“鬼地”。
 
      心理学家们邀请了一些对此地并不熟悉的被试来到爱丁堡,然后请他们在几个预先选好的地方随意散步,并要求他们在感觉到似乎有鬼魂出没时,立即向上报告。
 
      这些人年龄各异,职业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从那些鬼屋里走过时毫无感觉,但也有的人立即向心理学家们报告,说自己感觉到了“一阵像针扎般的刺痛”,或者“忽然打了个冷战,好像有寒风吹过”。
 
      这下那些原本是无神论者的心理学家们坐不住了,难道真的有鬼?
 
      但后来经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报告有鬼的人,往往都是些想象力丰富的人,而且受暗示性极高。如果实验者要求他们鉴别出面前两碗清水里,哪个里面掺了少量的酒精,他们都会煞有介事地指认其中一个碗里有酒,而且对此深信不疑。如果暗示他们早上出门时忘记关火或者忘记关电熨斗,那么他们就会在整个白天都忧心忡忡,然后找个空闲时间就跑回家去。
 
      除了这些被试本身的条件以外,背景信息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1997年,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姆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一家废弃的电影院,努力把那里布置得很有鬼屋的感觉。然后他找了两组人,对第一组人说:这家电影院以前曾经有过很多次灵异事件,后来因为闹鬼太凶而被迫关闭了。对第二组人则说:这家电影院因为要翻新,所以请他们评估一下各个房间给他们的感觉,以供设计方参考。
 
      猜猜怎么样?对了,第一组的人受到背景信息的影响,格外关注那些“可能的灵异事件”。而第二组的人则完全把那里当做一个普通的地方,走马观花一番了事。到了最后统计数据时,第一组人上报了大量的“有鬼”体验,远远高于第二组。
 
      当然,除此以外,次声波、共振、声光电的干扰……很多物理原因都会引起人感觉上的紊乱,从而使人觉得“有鬼”。但是人们对鬼认识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自身的受暗示性和背景信息的影响。就像过去的小孩子,天天沉浸在那种“三昧真火”的传说里,这样的背景信息足以使他在荒野中提心吊胆,然后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惊慌失措,自己给自己暗示一个充满了鬼怪的世界。
 
      像闹鬼这样的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渐渐可以发掘出其背后所蕴涵的真实原理。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里,却还有大量类似于“闹鬼”这样的例子。
在人生定位上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考上个好大学,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这句话乍看起来并没有任何逻辑上的错误,但它的问题在于:它将一个人的终生定位,从小时就固定在了“好工作”上。这和“三昧真火”的说法一样,都是从一个看似非常合理的条件推理出一个同样看似合理的结论,从而让人深信不疑。可能只有在经过了许多事情之后,经过自己深刻的反思,才能发现:哦,原来自己多年前就受了这句话的暗示,所以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向着一个根本不适合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怎样才能发现自己思维中的这些误区呢?其实也很简单。
 
      1.多和其他人交流,从自己与他们的对比中,发现差异。信鬼的人和不信鬼的人,以找工作为目标的人和以生活为目标的人,他们的很多观点看法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只要经过简单的沟通交流就可以发现。
 
      2.对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看法观点,不要着急一棍子打死,而是去仔细考虑一下对方说的是不是真的有道理。不要因为立场不同,或是觉得被对方触犯了尊严,就立刻火冒三丈。要知道那样的结果,就是自己会永远死抱着一个可能很可笑的观点不放。
 
      3.学会用现在的眼光去分析,而不轻信所谓的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可能包括小时候由某些权威灌输给你的错误观念,也有可能包括一些随着时过境迁已经渐渐不实用的观点或经验,努力用你现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结构去考虑问题。
 
      只要能做到以上三点,你就相当于掌握了一把分析自己的钥匙。无论你是不是容易受到暗示,相信这些问题都不会再对你造成困扰。(转载)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