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变“堵”为“通” 充分成长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1-06-03  浏览:1008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商爽
案例:
镜头一:
妈妈在中草药窗口等着领药,宽宽总是不能安静地和妈妈一起排队等候,不是在大厅里一排排货架间跑来跑去,看上面摆放着的奇怪的大圆桶,就是跑到走廊里 “巡视”各个诊室,再不就去看电梯“大变活人”,还总想当魔术师帮别人按电钮。“皮猴子,回来!站好!别动!”每回妈妈怒气冲冲地把他扯回来,不一会儿宽宽就又溜了。“这孩子真不听话!”感觉到很多人的目光被自己和孩子吸引,妈妈感到难堪又无奈。
镜头二:
妈妈和站在队伍后面的人说一声,然后跟在看看身后陪同他一起“探索”。当看看走到货架前好奇的观看时,妈妈指着桶上的字慢慢地念出来:“黄芪、车前草、五加皮……”孩子看哪个字妈妈就念哪个字。 “这些都是中草药,有不同的作用。我们今天要拿的就是中草药,虽然有些苦,但是能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在走廊里,妈妈告诉看看:“这是内科。医生手里拿的是听诊器。”“这是外科,有时医生要用纱布病人包扎伤口。”……看看情不自禁地说:“小房间可这多呀!”妈妈说:“那我们一起数数一共有几个呢!”“1、2、3……”走到电梯前,看看兴奋地想冲进电梯,妈妈拦住他摆摆手说:“这样危险!停稳再上才安全。”然后领着看看在一边等候,并告诉他要“先下后上”。很多人都夸:“这孩子真爱学习,小小年级就认字啦!”“这孩子真懂事,知道排队等候呢!”
思考:
1、  比较宽宽妈妈和看看妈妈,大家觉得哪位妈妈的做法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呢?
2、  比较宽宽和看看这两个孩子有什么相同之处?
3、  宽宽和看看的未来可能有什么不同吗?
点评:
1、小孩子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想要去探索、去了解是多么可贵!如果没有了这份好奇和执着,那么称之为“老人”可能更为恰当。正是源于好奇与执着的巨大推动力,人类科学家对于人自身以及自然和宇宙的了解才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看看妈妈能够保护孩子这种科学家似的珍贵品质,巧妙利用生活资源,丰富孩子的感知觉体验,是一位智慧型的好妈妈。
2、宽宽和看看这两个孩子同样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孩子,爱观察,爱学习,爱探索。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好动成为孩子的天性。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动作是心理的起源,”儿童在动作中了解事物软硬、深浅的各种特点,学习运用自己的双手去利用各种工具,运用整个身体去探索和创造。细心、敏锐、执着、专注等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的重要的品质在孩子不断的“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3、宽宽和看看的未来可能有很大不同。因为看看妈妈善于抓住契机把认字、数数、排队等各种知识和常识,融入生活娱乐中,润物细无声,所以在看看看来学习是多么快乐有趣的事,学习将成为看看一生的习惯。而在宽宽妈妈看来,孩子应当“听话”,而不管这话是否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和需要。在这种观念下,妈妈看到的更多的是“问题”,孩子探索的积极性被不断打压,探索的机会被不断剥夺,孩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启示:变“堵”为“通”  充分成长
孩子每一个淘气的举动都是一种成长的契机,都是一个宝贵的提示。如婴儿对插座感兴趣,家长在制止的同时应当为孩子准备大量可以去用手指头去抠、按、插的安全的物品;如幼儿在墙壁上涂鸦,家长可以在墙上粘大白纸给孩子油画棒、水彩笔、广告颜料、水粉颜料让孩子尽情色彩的神奇,还可以给孩子粉笔在地面上画,带孩子去画室参观,买优秀的幼儿绘画教程碟片供孩子观看,购买优秀绘本让孩子感受不同绘画风格等。其实都是“趁热打铁”,“因时施教”,让孩子在每个成长的敏感期都能获得充分的成长。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