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梁红玉
电影《孔子》看后,感触颇多,主要有三:
一是感觉《孔子》要好过被世人惊呼电影票房奇迹的《阿凡达》。《阿凡达》仅仅是一部美国大片,除了唯美的场面能给人视觉享受之外,个人认为情节简单、缺乏内涵,不能给人太多印象,似乎表现出人类对自己失去了兴趣和耐心,想从外星人身上寻找感觉,寻找心灵的回归和理想的家园。如果不是别人提醒“强制拆迁”,个人感觉没什么收获。而电影《孔子》更多是表现人性,能给人更多的心灵震撼,不仅能让人体验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更能感受到国学的伟大,很值得国人的赞叹和推崇,也希望中国导演能推出更多诸如《孟子》、《道子》、《庄子》之类的国学大片,让每一个中国人能在国学中找到真正的回归。
二是感觉孔子与南子会见的剧情体现了圣人的真实和伟大,是电影成功所在。有许多人对电影中让孔子与南子相见的剧情表示反对,认为影响了圣人的光辉形象,更有甚者拿出相关史料与以左证他们确实没有见面,把电影当成史实对待,真让人不可思议。电影中讲究仁义、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会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体现了谦谦君子坐怀不乱的气概,南子感觉遇到了知己、遇到了高人,开始的挑逗逐渐转变为由衷的崇敬,孔子很感激南子的知遇之恩,而南子也非常理解孔子,“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的感悟,不是出自跟随孔子随多年的弟子,更不是出自与孔子相依为命的孔妻与“孔子”,这让圣人也非常震惊。孔子的深深的一拜,形式上不同于对君上的周礼,有相逢恨晚之感受,感激涕零溢于言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对南子的最高褒奖,这让南子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动。南子的深深一拜,不仅仅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没有轻浮和挑逗,更多是尊敬和仰慕。彼此的敬仰之情流露在两人双双跪拜之中,剧情并没有向有人提议的“礼貌性上床”方向发展,脱离了低俗和趣味,展现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魅力,这不正是电影的成功所在。
三是改变对演员周迅的看法。从周迅演《射雕英雄传》中的黄容开始,矫揉造作、粗声粗气、故做可爱的演技让我非常不喜欢,凡她所演的电影几乎不看。而周迅演电影《孔子》中的南子,角色把握准确、到位,改变了我的看法。南子是一个有“垂帘听政”能力实权者、一个清高且确实很不平凡的女人,南子的出场是在有花、有草的“仙境之中”,躲在一个树林之中,自得其乐,不愿理会世俗,有点超凡脱俗和不被常人所理解。南子也是一个懂政治、会用人、有心计的女人,对国与国之间的形势分析到位、把握准确,把想带兵来投靠的卫国公孙狃视为“垃圾”不肯收留,思维独到、一针见血。聘请孔子的国书,更是用人的精典事例,即体现了对人才的喜爱,又确实做到了不让人才被埋没,很值得今人的反思和学习。会见孔子后,使自己成为得“道”之人、顿悟之来,她悟出的人生的内涵和精髓。这一点在随后得到证实,南子的离场是被刺杀,那时南子的表情是愤怒和不可思议,没有思想准备,更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也许他想到了圣人指点的“朝闻道,夕死可耶”,随后的表情中多了一份坦然和面对,于是南子能够心安理得的接受现实,对南子来说是一种解脱,更是一种回归。所有这些细节周迅把握都非常成功,所以以后自己凡事不能自以为是、以偏概全,多一点理解和欣赏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