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心理咨询认识深化及实务过程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1-05-10  浏览:1171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梁红玉
      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到怀远包集中学开展公益的咨询活动,我是其中一员,开始我对此活动并不抱太多的希望。主要是担心学校领导的态度,担心他们会把这件事当作一项带有宣传性质的工作,不会太重视。二是担心学生的态度,估计心理咨询不会得到认同。而现实确让没有想到,也使自己受益非浅。
      学校领导对心理咨询在内容和实质上重视程度,作为县级中学,校舍干净整洁,校园文化内涵深刻、底蕴深厚。每年有不少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全国名牌大学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他们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还选派学校老师参加市里的心理咨询师培养,并为取得证书的考试报销费用,更让人产生敬意。
      活动开始是一场传授心理辅导知识,同学们有着非常认真的听讲态度和非常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自由发问环节,同学们发言非常的踊跃,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说明他们对心理咨询是认同的,至少没有排斥。
      到了自由咨询环节,更是让他没有想到,他们参与咨询的想法非常强烈,事关学习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十多个咨询师有着很高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责任,咨询非常的尽心尽责。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直到夕阳西下,还有同学要咨询,学校老师不得不缩短了每个人的咨询时间。最后,在夜色的笼罩下,咨询师和同学们依依惜别。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学生家长外出找工的多,学生的经历多,通过网络接触的新鲜事物多,对心理的影响因素和对学习外界干扰因素多。因此,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
      案例一: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
     “父母经常吵架……?” 话没有说完,高一学生小张就泪流满面,几乎泣不成声。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一个大男孩哭的如此伤心,出乎我的意料。为缓解他的伤心情绪,我告诉他不要着急,慢慢讲。通过交流,了解到以下情况:
小张来自农村,学习在15个高一班级一千多名学生中成绩排名在前20名,没有上网成瘾、贪玩等不良习惯,有两个姐姐在外打工,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母比较宠爱。问题是父母关系非常不好,经常吵架,有时甚至动手打架,这让他心情非常不好。具体表现:别的同学盼望休息日,想放假回家和父母团聚,而小张把回家当成了负担,不想也不愿意回家,给他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学习上也常为此事而分心,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学习,担心两年以后的高考。
吵架原因:小张父亲朋友不多,心胸狭窄,常常为小事计较。而母亲心胸宽广,和邻居间相处较好,父母甚至为看电视争频道等小事而争吵,有一次并互不相让,最后母亲到邻居家看电视。小张还说,母亲曾说如果不是为了小张,已经早和其父亲离婚。在其家庭贫穷时,一家人非常和睦,父母关系也好。而现时家庭生活较为富余,而家庭关系反而不好。小张和父母到在外地打工的姐姐那里时,能够照顾姐姐的感受,相互关系较好,而回家后又关系紧张。
      咨询过程与建议:
1、首先听其倾诉,让其宣泄,从中了解其原因。其次感谢到他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让他感受到咨询师对他问题的关心和关注。然后肯定他希望家族和谐,想解决问题而来咨询的初衷。
2、从自身做起,通过尝试,逐渐学会与父母勾通,告诉父母自己对他们吵架的心理感受、希望和担心,让父母清楚孩子的存在和成长。努力使父母明白他们问题严重程度和危害性。选择自己认可的方法,选择自己认为较容易勾通的父亲或母亲进行勾通。认可的方法包括自己亲身去做直接勾通,也包括通过父母重视的姐姐劝告父母,还包括通过与父亲或母亲关系好、很在意他们的亲戚、朋友与父母进行间接勾通,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感受。
3、让求助者明白这样做的积极意义,尽可能的表达自己,不压抑自己,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不满,通过逐渐改善家族关系,促进自己心灵健康成长。
4、“可怜天下父母心”,努力使求助者学会理解父母和家庭对他的关爱,父母的生活方式是多年生活祭奠而形成的,非一朝一夕能改变,让求助者明白自己不能改变大人的生活方式,但可以通过勾通,使父母理解自己,尽可能疏通亲子关系,也使自己学会缓解和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
5、告诉求助者要循序渐进,不要希望一次咨询、或与父母的一次勾通能解决全部问题,作为男子汉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去勇敢面对和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经过交流,求助者情绪明显改变,能够清晰表达自己,后来言谈中还能露出一些笑容,并表示按我建议去尝试。我也感到很满意,小张向我表示感谢后结束咨询
      案例二:选择的困惑
      一高一女生咨询:“自己在暑假期间打过一段时间工,每天工作12小时,工资每月两千多,开学后自己想上学,家人和朋友劝说:“上学考学毕业后还是要找工作,还不是定能找到这样待遇的工作。”,后在自己坚持下,回到学校上课,现在的情况是,自己学习非常努力,但学习成绩并不好,别的同学对他的努力学习也有看法,而她也在意他们的看法,担心自己努力后学习成绩还有能提高他们会笑话自己。同时,自己也有点动摇,对自己回到学校也有点动摇,担心自己以后找不到这样好的工作。
    咨询过程与建议:
1、首先要在心理上明白,工作的机会以后还有,工资多的机会以后也还有,但上学的机会只有这一次,肯定自己选择是正确的,这是首先要解决的。
2、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学习认真、辛苦的看法。明白“学习了、努力了自己不后悔”,该努力的自己一定要努力。
3、在学习方法上,要学会总结和调整自己,“勤不是定能补拙”,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效率。明白不一定用的时间多就一定学习好,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案例三:上课听不进去怎么办?
一高一女生咨询:“学习成绩中等,上课听不进去,不管是那个老师,不管上什么课,也不管讲什么内容她都听不进去,不喜欢、也根本不想动脑子,一动脑子就难受,只要不动脑子,干什么都可以。非常担心学习成绩在下降,自己感到非常痛苦,不知如何解决?”
      咨询过程与建议:
1、认知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可能会迁移到自己对其他事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包括以后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首先要从自己心理引起足够的重视。
2、指出她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学习上畏难情绪,是逃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会有虚荣心理、紧张和畏难情绪,担心失败,更受不起挫折,这很正常,每个人都可能或早或晚的遇到类似情况,只是程度不同,使其明白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可怕,因为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首先要树立信心,就一定能够改变,使其领悟到自己是可以逐渐改变的,学习和动脑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逃避不得。
3、在行动上积极配合,改变自己过去的学习和听讲习惯,那怕从对老师讲课的一点内容或一句话开始,改变自己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对动脑子的恐惧心理,逐渐培养学习兴趣。然后拓展到做其他事上。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