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国际象棋与心理素质教育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1-04-15  浏览:1161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陈康茜
 
国际象棋是体育、艺术和科学三者的结合物,并兼有竞技、教育、科研、文化交流和娱乐五大功能,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首选。1996年我校(我还有个职业是教师)在二年级一班中开设国际象棋课,聘请市体委专业教练任教,全班学生学习国际象棋,并长期坚持。发展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并于2004年9月作为校本课程之一正式进入一年级的课堂。通过观察与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棋能使学生锻炼思维,增强理解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良好的棋风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深思熟虑、正确估价自己和对待别人的习惯;严格的棋规能帮助学生形成“落子无悔”、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遵守规范的作风;复杂的棋路变化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棋局的胜负可以教育学生胜不骄、败不馁,树立必胜信念,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下棋还能改善性格脾气,让学生得到静心、细心、专心、耐心的行为习惯培养,锻炼学生处理全局和局部、进攻和防守、虚和实、舍和取等关系的能力。现就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程度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学生的成才,仅有良好的智力是远远不够的。聪明的学生只能说成才的条件好一些,但不是重要条件。因为对大多数智力正常的学生来说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进取精神、自信心、个性、气质、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成才起主要作用。下棋既是一项智力运动又是一项竞技运动,要求学生既要有良好的棋艺水平,又要有强烈的取胜欲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也就是说下棋需要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很高,同时也使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得以锻炼。
棋类比赛的胜与负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最好手段。有的学生输棋就不高兴,甚至大哭,赢了棋就兴高采烈,缺乏对于成功和失败的承受力。于是我按照正规比赛的积分循环方式给学生编排比赛,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针对第次比赛结果和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有时,有意安排与不同水平对手的比赛,控制影响比赛最后结局,让输棋的学生尝到赢棋的快乐,增强信心;让赢棋就沾沾自喜的同学面对较强的对手,使他们知道下棋时不光有胜利,还会有失败。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失败不气馁,胜利不骄傲。
我在比赛中还发现,有的同学局势稍一不利,就认输重下,甚至把棋子弄乱,缺少在困境中拼搏的意志,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特定的棋局的对抗,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比如:我摆设一个对黑方不利的局面,然后问学生:“谁有勇气走黑棋,帮助黑方扭转劣势?”学生走完棋后,如果把棋走输了,我就夸奖他:“这位同学真勇敢,他敢于向困难挑战,虽然这盘棋走输了,但下一次他一定会成功,大家为他鼓掌。”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他更乐于克服困难。如果学生把棋走赢了,我更加称赞他:“这位同学真了不起,他不怕困难,敢于拼搏,虽然处于劣势,但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最终能够反败为胜,大家要向他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使学生逐渐明白,在生活中、学习中虽然经常会遇到困难,但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坚强,要善于动脑筋战胜困难。
方寸棋盘,奥妙无穷。我愿和学生们一起在棋的世界里遨游,感受快乐,不断进步。
学期快要结束了,很多家长到处寻找、询问给孩子报什么特长班对孩子有利。什么对孩子有利,但愿家长们看了以上内容后会有所感悟,不仅能看到孩子在特长班能学会什么特长,更能看到学习特长过程中隐含的意义。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