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陈康茜
在《读者》上读到一篇题为《爱的诠释》的文章,文中介绍了在美国的一个镇上,该镇的教育主管部门为镇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教师举办了一次大型摄影展览,展出的都是教师以女儿为主人公的生活照片。这位女教师名叫露易丝,46岁,自1991年起一直在当地小学任教。她长相平平,曾一度失业,还有一段时间因为经济困难与丈夫吵架,曾经生病住院,也曾经举债度日。但她与众不同的,就是坚持每天给女儿詹妮照一张相,从女儿出生到20周岁,整整照了7300多张。她把这件事称为“女儿每天都是新的”。而这些照片,从拍摄技术到画面内容,都很平淡或平凡,甚至有千篇一律的弊病。然而,就是这些平凡之至的照片轰动了整个美国,让全世界为之感动,因为它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女儿永恒无私的爱。展览馆共有八层,全部用于这次展览。从美国各地来了2800多名记者,打破了美国个人摄影展采访人数的历史纪录。永恒就是美丽,执着就是艺术,平凡造就伟大。这是人们对露易丝这种做法的崇高评价。去年,露易丝因此被评为优秀教师。
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以前所看过的另一篇报道,做先进事迹报告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年幼的发烧的女儿发烧了,丈夫在外地,为了不耽误毕业班的课程,她一再拖延去医院的时间,三天后,女儿的眼睛永久地失明了。而她所带的班级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她也因此被评为先进。
我只知道,人在被迫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时,选择的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但我不知道,作为一位母亲,以女儿永远失明为代价,换取什么会让她觉得有所值呢?我以为,很多的事情以后有机会弥补,比如学习知识,而有些事情再没机会弥补,比如一个孩子永远失明。
不错,教师应该伟大,但教师首先也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物的人,社会的人。正因为是教师,更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无法想象,当一位教师可以抛下年迈的父母缺人照顾、年幼的子女生病在家,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能很好地尽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或为人妻为人夫的责任,又如何教育学生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呢?如果自己不能率先而为榜样,空洞的说教又有什么说服力呢?
所以,我以为,教师首先应该完善自我,从爱自己、爱家人做起,先承担起一个普通人的应尽的责任,才有可能去爱家乡、爱祖国、爱学生,才有能力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中,才有资格站在讲台上大谈爱与责任。我们都是教师,让我们的身边充满爱吧,让我们一生与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