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暑假别让孩子陷情感真空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1-01-05  浏览:1201
来源:义乌新闻网
   暑假,是中小学生的休息和调整期,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在为下一个学期“充电”的同时培养一些健康的个人爱好。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未必能在暑假中真正得到“放松和快乐”:学业负担过重,活动范围狭窄,缺乏正常的亲情沟通。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引起重视,暑假很有可能成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期。因此,相关人士呼吁――
  “我宁愿不要放暑假!”十五岁的东东(化名)推推脸上的眼镜说道。东东是市区某中学的学生,下学期升读初二。以前读小学时,除了参加书法和奥数辅导外,父母还允许他参加业余武术班。进入初中后,父母对他的课外时间抓得很紧,说得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要好好读书,考重点高中,这样才能上好的大学”。他的暑假早被父母安排好了:暑期辅导班、奥数强化训练班、英语兴趣班、书法练习,如果再加上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以及几本课外习题要完成,暑假生活并不轻松。
   和东东有着同样烦恼的孩子不在少数,与学习压力过大相比,和父母沟通不顺畅,感到孤独寂寞是一些孩子更不能忍受的。即将上高一的小艺(化名)本想在这个暑假好好放松一下,想和同学相约出去玩吧,父母要严格把关“不能出义乌,不能和男同学同行”,因为父母忙于生意,又不能陪她去旅游,乡下外婆家又待不住,只好整天待在自己房间里玩电脑,看韩剧、聊QQ,甚至还在网上交了个男朋友,除了对他还有话“说”外,和父母一天说不上几句话,他们很忙,她也不想说。
  父母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
   暑假刚开始,社会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早在吆喝了,家长正担心孩子没人照管,都不惜花钱送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无形中暑假成了孩子们一年中的“第三个学期”,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外,还得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做一些没完没了的练习题。学习之余的时间和空间也都受到了家长一定的限制,父母或上班或经商都比较忙,爷爷奶奶级的长辈在一起又没有话说,假期的空虚感甚至让很多人怀念起学校的生活,看电视、玩电脑几乎成了很大部分孩子唯一的娱乐。
  “我们也是为了孩子好,希望他将来有出息。”骆女士这样说道。就是这位母亲,因为孩子期末考试没有拿到前三名,把原本答应去北京旅游的计划取消了,把孩子的暑假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望子成龙无可非议,在义乌,尤其是那些经商的家庭,父辈们驰骋商场辛苦打拼下来,经济上甚至可以富好几代。但“没有文化”是他们中许多人的缺憾。因此,他们把第二代的教育看得非常重,暑假里请家教、上辅导班,购置的参考书多得可以开个小型图书馆,凡是对孩子学习有用的,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生活上专门请自己的父母或保姆来照顾孩子,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然而,物质上的富裕并不能令孩子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父母管得严、与孩子缺乏交流、压力太大等成为他们抱怨的理由,于是他们沉迷于网络,性格也逐渐变得叛逆或孤僻,与父母的关系也开始紧张,“情感真空”在部分孩子身上已经出现。
  说起来,暑假了,家长应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然而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许多父母很少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很多孩子希望能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但没有几个孩子可以如愿。由于年龄、学识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时间不多,即使偶尔聊天,话题的内容大多还是和学习有关的。其实,父母的期望和理所当然的爱已经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对他们而言,心灵上的关爱、学业上的理解、空间上的自由才是内心真正渴求的。
  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
  快乐暑假,健康身心,需要多方配合
  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要一味地给孩子进行文化课的补习。家长应当是孩子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在工作经商之余,要尽量多抽一些时间,与孩子聊天,做朋友,谈一些学习以外的话题。可以一起旅游、游泳、看电影,可以鼓励孩子和他们的同龄人一起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这样即可以丰富孩子的阅历,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又可以拉进与孩子之间距离,让孩子过个轻松、愉悦的假期,以更积极地精神面貌迎接下学期的学习生活。
  学校也要以身作则,尽量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假期环境,除了要求本校内任课老师规范教学,不在暑期开设辅导班,避免“你们回去要好好看书,开学时要进行摸底测试”等等之类的事先告知,给孩子增加压力外,同时不要让学生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课外刊物,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过个有意义的暑假,并及时做好家长的沟通引导工作。
  社会是为孩子身心良好发展的大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避免孩子在网吧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沉迷于此不能自拔。社区或媒体可以创造一些积极的条件,开办各种形式的兴趣班和社会实践活动,即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又可以促进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今年暑假义乌广播电视台及教育局等单位组织部分学生远赴重庆某贫困地区体验生活,得到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积极响应,报名者众多。让孩子们走近贫穷,感受贫困,即要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也要懂得去关爱和帮助他人。
  由此看来,暑假期间创造和善、友好的氛围,启发孩子在“关爱”中学习、成长,正是眼下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空白点”。让全社会行动起来,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创造力和生命活力,充实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发展。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