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巧玲(求是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咨询师)
夫妻、家、婚姻在我看来有同一意思。家的感觉、气氛等与夫妻有直接关系。当一个成人希望有个家时,那是在呼唤夫妻。所以人们把一对新人结为夫妻称作成家。每一对新人走进婚姻殿堂都渴望成为恩爱夫妻。也正因为此,未获得恩爱的夫妻才有一种漂泊感和孤独感。想获得恩爱,就要了解如何经营婚姻家庭。
男女双方从相识到相恋,从相恋到成家,如同建立了一种合伙关系,成立一家合伙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入伙前取样评估,男女双方对对方的长相、学识、品德、家庭等项目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认为有合伙的必要性进入承诺阶段,提出可行性报告,经双方家人同意,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和平共处、长期合作的原则签订共同投资的合同。经婚姻登记机关审核后,便颁发营业执照,标志着企业成立。
合伙人投入真诚、信任、理解和宽容等爱情因素。投入越多增值越快,收益越大。投入越少,爱情将加速折旧,婚姻将加速毁灭。如果没有爱情资本投入,那就是名存实亡的皮包公司,注定要破产。
合伙家庭企业受法律约束,合伙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经营。首先要持证经营,非法同居、试婚概不允许。
要坚持合伙人双方协议投资、自觉自愿的原则,不得威逼利诱、强迫他人入伙;合伙人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不得虐待和歧视对方;
坚持一夫一妻制原则。在法定的范围内经营,不得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不得同他人合伙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如让 “二奶”“三奶”等参与经营。合伙人相互要忠贞专一,不得与“小蜜”、“情人”等一起“偷睡漏睡”,否则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部分家庭企业疲软运行,负债经营,有的甚至濒临破产,这应当引起合伙人的高度重视。激发家庭企业活力的有效措施是把爱情的存量资产盘活,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价值,以改善经营状况,赢得最大的爱情收益,使家庭企业扭亏为赢,走出困境。
家庭合伙企业存续期内,合伙人取得的收益均为合伙家庭企业财产,由合伙人共同管理和使用。不得以一方收益少或全职太太、全职先生无收益,剥夺其财产所有权。
合伙人对合伙家庭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包括对爱情产品孩子的抚养债、感情债等。
因经营管理不善,爱情出现严重亏损,已经资不抵债,如果合伙人一方或双方有退伙要求的,在做好清产合资、处理好遗留问题的前提下,可申请破产。这应为不得已之举。
当然经营婚姻家庭与经营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企业又不尽相同。其需要注入更多的基本上倾向于奉献的高级感情,婚姻的主导动机是爱情。婚姻不等于控制,也不是事无巨细地向对方汇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爱的能力不是先天的,它是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而培养爱情的第一所学校便是友情”。友情是爱情的基础,爱情中仍应保留友情的成份,特别是友情中的尊重的态度。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给对方留下适当独立自主的空间,重要问题及时有效沟通,是看似平淡的婚姻生活充满温馨的经营之道。
人与人相处就像“报酬递减率”一样,第一个月领薪水时兴奋,第二个月次之,第三个月更少。以此递减到下一次“调薪日”的到来。夫妻相处亦是如此,刚开始时新鲜,久了就平淡无奇,最可悲的是一尘不变、数十年如一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要在婚姻中,不断加入新计划、新期待,是看似平淡的婚姻生活充满热情的经营之道。
每个人的完善是终身的。婚后在性格、能力上继续完善自我,有意识地克服性格中不利增进夫妻感情的因素,避免因争强好胜伤害对方的自尊,以付出是应该、得到是幸运的态度对待婚姻。是获得恩爱的经营之道。
面对婚姻中的问题,运用法律解决应为不得已之举。早期通过心理咨询、婚姻家庭指导是挽回恩爱及增进恩爱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