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前焦虑是学生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尤其是高三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他们本身的心理压力就已很大,如果有某些负性事件再加上自身对考试的一些错误认知,很容易出现焦虑症状,从而影响高考的正常发挥。本案例就是针对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所做的心理辅导。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
某女、18岁,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在校成绩优异、是班干。父母不和长期分居,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无重大精神疾病及家族病史,资料可靠。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注意力不集中、心慌,肌肉紧张、头昏、失眠十天,非常担心自己在两周后举行的高考中成绩不理想。
个人陈述:10天前学校刚举行了针对高三学生的第三次模拟考试。考试那两天我得了重感冒,在吊水,又刚好来例假,整场考试我都昏昏沉沉的。做完后我觉得累得要死,当时感觉做题的时候反应都是很机械的。成绩出来后,我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的发挥上果然大失水准,总分合计后比学校公布的重点线还低2分。这可怎么办?我怎么会差成这样?以前在班上我都是前十五名,最好成绩是第八名。老师都说我考重点没问题,我的目标是复旦的生物工程,我喜欢研究生物,这下完了,别说复旦就是重点也够呛。有同学安慰我说当时是由于我身体不好才影响发挥的,我这样对自己解释过,可是再想想我三模的时候生病了,怎么能保证高考的时候不生病?还有我例假月月很准时,一般都在28天左右,这样差不多又会赶上高考,到时候我又会考得一塌糊涂的,那我的前途就全完了。这两天,我越想越担心,以至于坐立不安、无法安心学习,好友建议我来做心理咨询。
三、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社会功能
来访者的重感冒已经完全好了,平时身体一向不错,只是自从三模失利后常常失眠总想着万一高考失利怎么办。注意力下降,白天昏昏沉沉,晚上又睡不着,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没复习到。最近两周学校安排考前冲刺串讲,并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到校,这样一来她在家中更是坐立不安。总想抓点什么复习,但又不知道怎么抓,来来回回反而把时间又耽误了。想到这些她十分后悔,更睡不着觉。除了这些其余社会功能没有受到影响。每天早晨依旧保持晨跑的习惯,食欲也很好。
来访者入校以来成绩一直比较稳定。一模、二模的考试都在重点线上。据班主任介绍该同学的确一直想考复旦生物工程专业,按以往的录取线再比照她的一模二模成绩,如果第一志愿报复旦尤其想录取到生命科学院有些难度,所以班主任曾鼓励过她:“要加油,想考复旦生物工程你还得努把力才行。”所以她一直都很努力。据来访者自己回忆三模考试前一直加班加点复习。通常要到凌晨两三点才睡。早晨六点准时起床晨跑。
四、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小学时,父母就因不和长期分居,但至今仍未离婚。据来访者回忆小时候父母从来不吵不闹,但父亲很少回家。她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妈妈告诉她“你爸爸在外面住了,以后就我们俩过吧。”她才知道父亲原来在外面有了新的家,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愿见父亲。她的妈妈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在她父亲一分钱没给的情况下独自把女儿抚养成人,同时自己也事业有成,现在是一家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从小到大目睹了母亲的艰辛和操劳,她无数次地在心里告诫自己“我要争气,我要考上名牌大学,只有这样才能报答妈妈,才能让妈妈幸福和快乐。”这种思想深深地印在她心上,以至于她学习一直很刻苦,但同时压力也很大,生怕对不起母亲。
五、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及心理测验结果
来访者情绪激动。语速较快,急于表达,性格开朗,思路清晰。喜欢边讲边比划手势。谈及个人成长史时,起初只谈她妈妈,后来才慢慢说出父亲的一些事宜.但反复要求咨询师为之保密。
心理测验 SAS 标准分58分
六、评估与诊断
(1)、对其心理状态的评估:来访者感知觉正常,情绪较激动,思路清晰,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完整,相对稳定。
(2)、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
1、与精神病的鉴别:来访者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使用病与非病三原则来衡量可考虑排除精神病性。
2、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鉴别:来访者是由于三模失利引发害怕高考也失利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情绪虽处于中等强度的焦虑状态,但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有明显的道德色彩,非常想考好、但又担心考不好对不起母亲。按许又新区分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评分标准:病程不到三个月;自己可以摆脱(高考线结束症状将会消除);能照常学习,对学习和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总分为3分,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来访者是由于现实压力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的情绪;不良情绪只有一周多时间;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未泛化,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七、制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改善睡眠状况,恢复自信。
最终目标:让来访者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学会面对现实、应对现实,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健康快乐地生活。
近期目标: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恢复自信,充满信心地近接高考。
长期目标:让来访者宽以待己,凡事不必求全责备,使她能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八、制定咨询方案:方案双方共同商定如下:
(一)方法与原理:
应用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以及适当的暗示,使来访者明确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其个人成长中的错误认知,如高考失利等于人生的失败等,通过咨询使其缓解紧张焦虑情绪,能够在高考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前焦虑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正常情绪反应,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学会辨别、总结。例如例假的来临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联系并非必然,要学会甄别哪些是影响因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二)来访者责任权力和义务:
1、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有权力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三)咨询师的责任,权力和义务:
1、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3、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四)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安排共分两次,一次为周三下午4:30;另一次为高考前两天的下午3:00。
费用:咨询室为学校教育附属机构,免费提供咨询,心理测量另行收费。
九: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完成任务:
(1)诊断阶段: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
(2)咨询阶段: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3)巩固阶段: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使求助者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具体过程:
第一次咨询,求助者一进门就说:“老师,我三模没达到重点线,你觉得我还能不能考上重点?”通过与其充分耐心细致的交谈,了解到她由于身体状态不佳导致三模没达重点线,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求助者把三模失利的全部原因归结到感冒和来例假上,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她自己超负荷的学习、睡眠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而感冒生病的,因为感冒导致身体欠佳,加上女孩子每月一次的生理周期,使得原本就已经精力不佳、长期疲劳的她考试困倦发挥失常。于是咨询师问她:“你们班同学都是很晚才睡吗?”“是,嗯,也不全是,不过有人是这么晚的。高三了,不这样不行的。”“你觉得学得这么晚的效果怎样?”“还好吧,就是学得迟了有时要睡觉的时候脑子很兴奋,好长时间睡不着。”于是咨询师给她分析了学习与休息的辩证关系,使她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作息的周期规律,用放弃基本休息去学习的方法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同时也告诉她女孩子来例假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休息适当,是不会影响考试的。
接下来的咨询,咨询师问及了她的个人成长史,在谈到来访者妈妈的时候她非常的自豪,认为自己一定要争气,要考上名牌大学才能对得起妈妈。
下面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一段谈话
咨询师问她:“你觉得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带给妈妈幸福和快乐,是吗?
“那当然。
“那你有没有问过妈妈,她现在快乐吗?”经过分析,来访者认为自从父亲离开家后,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妈妈才恢复过来,一边养育着她一边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妈妈说过和她在一起很幸福很快乐。
于是咨询师问她:“如果你考不上名牌大学,你觉得妈妈就会不快乐了吗?”
“不会的”来访者摇摇头说:“是我自己觉得对不起妈妈”。
咨询师启发她:“并不是只有考上大学你才能给妈妈幸福和快乐,如果你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影响了身体和心理健康,甚至出现问题,你的妈妈会安心吗?”
“是的,在妈妈心里,只要我尽力了,她就会很满足很快乐了”来访者点点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针对来访者的情况,咨询师又介绍两种专业疗法
1、自我暗示法:每天临睡前告诉自己:这次考试我会成功的,我已经快复习好了,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我觉得很轻松很平静我愿意接受挑战,等待我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自信我优秀,我优秀我自信。
2、音乐放松法:基于求助者英语水平不错,又喜欢听英文歌曲,建议每天听听英文歌曲。一方面放松,另一方面也巩固一下自己的听力。
十、效果评估:
最后一次咨询结束时距离高考还有两天,来访者自述心情好多了。
复测SAS 标准分47分
本个案通过对一例中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通过咨询改变其不良认知,指导其使用放松疗法,结合心理暗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乐国安《咨询心理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郑希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3.马志国《心理咨询师实用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