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如何让孩子进入开学状态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1-01-04  浏览:1176
转载
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常见的“开学恐惧症”困扰着部分中小学生。笔者近期接防的案例表明,一些中小学生心情烦躁、焦虑、易怒、冲动,提到写作业就和家长发生冲突。“又开学了,真是烦死了!”这是开学伊始孩子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北京某项专业机构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还是期待入学的,特别是小学生,有46.99%的孩子兴高采烈的盼望入学。但是也有9.03%的幼儿、13.25%的小学生和   17.37%的中学生害怕开学。
孩子为何产生这种开学恐惧症?笔者认为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暑假期间,孩子生活懒散、没有规律,晚睡晚起,沉迷于网络、电视。开学后一旦恢复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很不适应;面对学校的作息时间、紧张的学习、繁多的作业,心理上难免产生很大的压力。
二是假期里孩子过着被照顾的安逸生活,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开学后住校的独立生活;还有一些孩子担心处理不好学校的人际关系,没有好朋友,这种心理的学生占28.76%。
三是学生担心不能适应新学期调整的课任老师,得不到老师的喜欢;尤其是中小学新生,惧怕陌生环境。
四是择校带来的压力。不少择校生因为家长交了昂贵的择校费,会产生自责、愧疚的心理,再加上家长诸如“花了那么多的钱,再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呀?”的教诲,压力就更大;而面对班级的其他正取生,又会有深深的自卑。
中小学生应如何尽快进入开学状态?
首先,调节生物钟,改变暑假晚睡晚起的不良习惯,按照新学期的作息时间休息;有规律的就餐,保证营养,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收心”,使其从假期散漫的状态中转移出来,慢慢“回归”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对于住校生,要提高他们对学校环境的认知,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再次,确定学习目标。学生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将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要“跳一跳,摘到桃子”。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机,就能很快从“假期倦怠症”中走出来。
   最后,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特别是择校生的家长,化了钱了,就不要再三地说了,生怕孩子忘了似的;新生的家长要及时和老师联系,指导孩子适应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如果孩子的“开学恐惧症”比较严重,要找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治。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