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承认自己的“坏”很难?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9-08-08  浏览:1332

作者:施晓


最近《哪吒》这部影片很火,看了一下,豆瓣综合评分很高,当然同时也不乏一些吐槽的声音。我带着我妈也去看了一下,同时也在网上搜了一些热门的点评,从各个角度去审视的声音层出不穷。
而我也和广大观众一样,在看的时候情绪起伏波动,有时候会为百姓的“偏见”感到气愤,有时候会被无厘头的搞笑逗得哈哈大笑,有时候更为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潸然泪下。但是回神去想的时候,有一点最让我甚为感触:此剧把人的“好”与“坏”的高度融合在嬉笑怒骂中有哲理的体现了出来,也引发了很多对心理学方面有涉足的人士的思考。
从一开始灵珠与魔丸的分离,到魔丸投胎百姓心中的“好人家”,灵珠被人们心目中的妖族“龙族”夺去孕育了龙太子敖丙,这中间全掺杂着人们心中“好”与“坏”的冲突和矛盾。其实全局一直突出的“偏见”二字也是来源于人们心中“好”与“坏”的固有定位和斗争。灵珠和魔丸本是一体,而硬生生的拆成极端的“好”和极端的“坏”从而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好坏冲突。
从影片,百姓们对哪吒的偏见和对敖丙的谩骂中,可以看出,他们习惯性地极端和纯粹,魔丸就是一个纯粹的“坏”,妖族也是一个纯粹的“坏”,而好只能是纯粹的“好”,不能有一丝丝的“坏”。然而,事实证明没有纯粹的“好”,也没有纯粹的“坏”,哪吒暴戾的性格里也藏着渴望被别人理解和亲近的柔软。敖丙温润的姿态背后是压的透不过气的龙族使命。如果没有李靖夫妇去包容哪吒的戾气,去接纳他的“坏”,哪吒也许就真的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魔头,如果没有哪吒最后对敖丙的当头一呵:你一个灵珠还没走我一个魔丸活的像个人样!没有河边那句: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也许敖丙也就一念之间活埋陈塘关,成就了百姓心中的“坏”。所以最终灵珠与魔丸并肩作战,好与坏融合了,才有的后来的重生。
其实,百姓们对于哪吒和敖丙的态度可以理解为他们对待自己的“好”和自己的“坏”的态度,都渴望纯粹的好,不能接受一点点的“坏”。承认自己的“坏”很难?貌似是的,在传统文化的传承里,更多人单方面把“好”与“坏”割离了,一旦冒出一些自认为或普遍定义的“坏思想”,就开始或是沮丧地自我否定,或是恐惧地不知所措,亦或是找个借口欺骗自己。到最后不但没压制“坏”,反而在怀疑和否定自我中活的更糟糕。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负面的情绪,这个可以称之为普遍意义上的“坏”,遇到这样的情绪时是单纯的发泄,无力的压制,转移注意力,强迫给自己灌输正能量?还是,你能真正意义上与它直面,认识它,接纳它,了解它,从而抚平它。最后一种,是我们真的能和自己在一起,看到自己的“坏”,接纳自己的“坏”,再去试着让它成长为“好”。前几种方式,其实都是无视“坏”,打压“坏”,就像百姓排斥哪吒一样,只会让哪吒在不理解中继续变“坏”。
每个人作为生命的个体,没有纯粹的好,也不存在纯粹的坏。而往往不能面对自己所认为的“坏”其实是阻碍自己走向“好”最大的障碍。在更多了解自己内心,探索自己内心这条路上去对自己的“好”和“坏”有更多的认知和察觉,才能更大程度地接纳完整的自己。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