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林翁效应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故事:古希腊的一位年轻王子皮格马林翁,非常喜欢自己雕塑的一尊少女塑像,每天他以怜爱的目光深切地注视着“她”,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多么希望“她”终有一天变成真正的少女。王子的爱情感动了上帝,上帝赋予少女塑像鲜活的生命,成为了真正的公主。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热切的期望会使被你希望的对象逐步走向你所希望的目标,也称期待效应。 
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两种现象:看到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的家长十分恼火,于是辱骂孩子“笨蛋”、“蠢猪”,甚至棍棒相加。结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日趋下降,最终如愿落进差生行列;与其相反,有的家长对于成绩并不好的孩子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经常说:“你很了不起,我相信你,你会做得更好!”几年之后孩子如愿成为优秀的学生。有些女人对于经常做家务的老公偶然的失误,罗罗嗦嗦,最终老公发展成看到油瓶倒了也不扶的人;而有些女人,对于不做家务的老公偶然的表现,给予肯定、夸赞。结果,老公越做越起劲,成为远近文明的模范丈夫。 
何以产生如此神奇的变化呢?心理学家经研究认为,这是通过对对方的暗示作用实现的,通过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为或接受某种意见、思想,使一个人产生巨大的改变。可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间随处发生着期待效应,但却缺少懂得积极关注、积极期待、产生积极效应的皮格马林翁。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为了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起多大作用,随机抽出一个班20%的学生,这里有学习成绩好的,也有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并向老师们说这些是将来最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这一说法调动了老师对这些孩子的感情,使这些孩子深切地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关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的暗示,转化为自己的潜意识,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最终实现了老师的期待。 
每个人都是一个大宝藏,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潜质。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量无穷,价值无比,有未显性和可诱发性的特征,包括身体素质潜能,心脑智慧潜能。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若是一个人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人们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不过是半醒着的。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潜能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之中,要开发人的潜能,须关注人的潜意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们都有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所以最终发展结果天壤之别,并不在于大脑的与众不同,而在于开发自己潜能的程度。如何唤醒心中酣睡的巨人,有没有生活中的皮格马林翁至关重要。任何事物的发展,外因起辅助作用,内因起决定作用。积极的期待对人有积极的暗示作用,从而对人的潜意识发生作用,转化为人的内在动力。从这个意义讲,人人需要皮格马林翁,人们可以成为相互的皮格马林翁,也可以做自己的皮格马林翁,给自己积极的期待,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左右自己的潜意识,使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
作者:赵巧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