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到今天,忍不住长嘘一口气,除夕的脚步,终于只有两周远了。今天同事一句“只用上9天班了”,这个更近的算法,一下子让我喜出望外。这些天忙着年底的一堆总结汇报材料,歇口气时与姐姐QQ聊的也是对过年的期待。
今年,将是,如今已33的姐姐18岁出门打工后的第一个,与爸妈的除夕团聚之年………………写到此,我在桌前黯然沉思了很久。
爸妈是那种女儿的话是天,从不愿勉强女儿,从不对女儿说一句冲话的农村老实人。很小的时候,念书很少的爸妈就不再拿所谓的道理来驯服我们,而是甘愿对我们姐妹俯首服从,一再克减自己的需求,支持我们读书、不需要我们做家务活、尽力满足我们的生活愿望。
可姐自从自愿高中肄业、出外打工后,或许因为没有心情,或许也因路途遥远,每每总放弃一年一次的回家团圆。
那时的我春节时总是寒假在家,并不觉得姐姐做得有何不妥,看着爸妈一年年无奈地回答邻居“你家大女儿今年回来么”,还向爸妈抱怨“家里一点不好玩,以后我工作了,也不回家过年了,没什么意思。”
没想到,阴差阳错的,后来姐姐的工作真的需要春节值班,直到姐姐24岁出嫁,竟然一直没能回家过年。起初几年,爸爸还悄悄向妈妈发牢骚“都不晓得回家,养的什么伢,过什么年?!”我听在心里,也没太在意,还有点不服气“你小女儿我,不是在家吗,还不满足?!”
2008年的除夕、2009年的春节,刚大学毕业半年的我,竟然真的起了不回家过年的心思。
我刚也回忆了半天,思考当时为何轻易放弃了搭舅舅的顺风车回家的机会,也就三四个小时的路程,有一年未见爸妈了,我也知道姐姐当年没有假回家,为何当时我也不愿回家?试想想,舅舅们到家时,见到妈妈,妈妈肯定会问“我家**怎么没和你们一起回来?”。舅舅肯定如实回答“我们临开车时,都问了她的,她说不回。”那接下来,妈妈会怎样讷讷不成言,表情会怎样僵硬,会怎么猜我当时的处境。
当两位老人闷闷地烧了三四个菜,摆上大方桌,相邻而坐,拿起筷子时,心里该有多不痛快。当春节拜年时,来访的亲友每一个都会问“你们家两个女儿为么事没回来?”两位老人该情何以堪?
而我当时,实在并没有特殊的原因,只是觉得年味寡淡,在家过了二十几年除夕,没什么新意,自己的工作也没啥成就感,感觉一年不回家,也没啥。
幸好,这些,我到第二年春节时,终于明白了,不管怎样,回家过年。事后,妈妈告诉我“你们都不回家过年,我和你爸哪里吃得下去,担心你们在外面过得不好,也不敢说你们。但当年我们就发愤,一定要赚钱盖新房,让你们回家住得舒服”。
到了2009年的除夕,我带了男朋友回家过年,爸妈也真让我住进了家具家电全新的新房。整个新年,几喜同庆,全家都像新婚新人一样,在家里东摸摸西看看,欣喜不已。
到今年,变化终于来了。恰逢姐姐公公婆婆去外省小儿子那边团年(就看这点,生两胎,是多么科学的事。),那么今年,板上钉钉的事实是,姐姐一家三口将与我们共度除夕与新年,团聚时间达十几年来之最,将有7天。爸妈脸上想必会盛开更多灿烂的菊花。
(文/小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