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文章 > 文章详细
今天你有拖延么?
来源: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发布:2013-07-19  浏览:851
你是否也会这样呢?看着工作任务、课程作业就烦,能拖一秒是一秒。总觉得自己很忙,但又确实没有可忙之处。最后期限之前一秒钟还在打游戏、玩围脖,心里虽然很焦虑,但还是想“再等等,就一下下”。不愿意睡觉,喝杯水转身看部剧,不知不觉就拖到了2、3点。这就是传说中的拖延症。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该词的最初亮相是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几乎是相同的年代,正处于明清交替的中国,一位名叫钱鹤滩的学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工业革命后,拖延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

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系的教授安吉拉认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形”属于消极的拖延。她将拖延区分成两种状态: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更及时地实行。

弗拉里博士也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鼓励型,亦或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因为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解决事情的拖拉。

      

常与拖延联系起来的,还有完美主义。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关于解决方法,劝导对拖延症患者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关键还是要靠他们自己下定摆脱拖延惯性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拖延症患者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然后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克服这些原因,开始做事。

先要自我勉励。感到压力很大时,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每有一点进展就鼓励自己。要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也要多听取别人的建议。

有拖延现象的你,现在停止空谈,开始行动吧!

版权所有: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皖ICP备12018558号